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毕节地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6 12:10:37   浏览:870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毕节地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

贵州省毕节地区行政公署


毕署发〔2004〕32号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毕节地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


各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毕节地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已通过地区环保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通过,经行署同意,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二OO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毕节地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

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黔府发〔1994〕22号文件规定,结合毕节地区实际,对毕节地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进行划类管理。
1 地表水概况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大部分地方属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多山地,占93.3%,海拔457~2900米,全区土地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区内沟壑纵横,溶洞发育遍布。由于地下喀斯特溶蚀管道非常发育,地表水渗漏严重,虽然降水丰富,但地表仍然干旱缺水,
毕节地区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流域,属长江流域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4.8%,珠江流域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长江流域的二级分区有金沙江石鼓以下、宜宾至宜昌和乌江。珠江水系的二级分区有南北盘江,境内有三岔河干流和可渡河、牛拦江、洛泽河(横江)、赤水河、六冲河、野济河、偏岩河等一级支流,以及哈喇河、二道河、白甫河等27条二级支流。经多年的水利建设,目前有草海、洪家渡水库、杨湾桥水库、附廓水库,倒天河水库等容积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湖库46个,还有100万立方米以下10立方米以上的水库上百个。
当前毕节地区的妈姑河、倒天河毕节城区段、织金河、哈喇河、前河、野济河黔西城区段、三岔河二塘段和纳雍段、金沙县偏岩河城区段等部分水体因煤炭开采及洗选、金属冶炼、化肥、医院废水、城镇生活废水等排入,已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较差。其余水体及湖库已受到一定的污染影响,但因其自净力大于影响程度,水质较好。各县市城集中式饮用水源也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85%的集中式饮用水源不能全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草海是我区唯一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水质较好,近年来因土法炼锌及城市生活废水注入,部分断面水质有所下降。
毕节地区地表水环境形势日趋严峻,其质量不容乐观。
毕节地区地表水资源总量86.216亿立方米,2003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221立方米,在全省排名为末位。因此,对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类进行调整,更有效地保护地表水环境显得十分必要。
2 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类目的
2·1 正确识别毕节地区水环境保护的重点水域和保护目标。
2·2 保证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正确实施。为合理使用水环境容量,为毕节地区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各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实行浓度及总量控制、地表水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3 防治水体污染,保护地表水环境。
3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对象和范围
3·1划分对象
毕节地区境内四个二级分区的干流及其全部支流和全部湖泊水库、八个县城及部分集镇的饮用水源。
3·2划分范围
3·2·1乌江水系三岔河干流;
3·2·2三岔河一级支流六冲河、野济河、偏岩河等干流;
3·3·3宜宾至宜昌水系赤水河干流;
3·3·4金沙江石鼓以下水系牛拦江、洛泽河干流;
3·3·5北盘江水系一级支流可渡河;
3·3·6六冲河主要支流妈姑河、六曲河、野马川河、岔河、红岩河、马场河、引底河、后河、伍佐河、白甫河、木白河、凹水河、班家寨河、织金河、普翁河等河流及汇入支流。
3·3·7三岔河主要支流连山河、阿勒河、洞口河、河溪河、干田河、湾寨河、水营河、歹阳河、猛铺河、牛场河等河流及汇入支流。
3·3·8野济河主要支流渭河、革木河、沙窝河等河流及汇入支流。
3·3·9偏岩河主要支流马洛河、安底河、花滩河等河流及汇入支流。
3·3·10赤水河主要支流望乡河、二道河等河流及汇入支流。
3·3·11牛栏江主要支流哈喇河、玉龙小河、耐书小河等河流及汇入支流。
3·3·12洛泽河主要支流兴隆河、拖洛河、马料河等三条河流及汇入支流。
3·3·13草海和全部湖泊水库及待建水库。
4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及划分依据
4·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有利于对地表水环境的保护,又要有利发展,同时贯彻“总量控制”政策。地表水域水环境功能以Ⅲ类区为主,Ⅰ、Ⅱ类区为辅,不划Ⅳ、Ⅴ类区。
4·2 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并考虑对地下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4·3保护现状使用功能,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时,按最高功能划分类别。
4·4不影响潜在功能的开发和保护下游功能。
4·5突出划分功能在水上,保护措施落实在陆上的原则;区划与工业合理布局、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
4·6 进入湖库的河流不低于该湖库功能类别。
4·7 合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4·8 利于管理,实用,具有操作性。
4·9 划类依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标准)等及其他行业排放标准。
5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种类
根据地表水域的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水环境功能区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划分类别如下:
5·1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5·2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5·3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5·4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5·5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6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类类别
经系统分析、定性判断、半定量决策及综合评价后,确定毕节地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分分类如下:
6·1 Ⅰ类功能区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县盐仓—吊水岩河段(乌江源河)。
6·2 Ⅱ类功能区
6·2·1 已经批准和今后批准的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
6·2·2赤水河干流;
6·2·3省划定的赤水河“源头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
6·2·4金沙县冷水河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冷水河段;
6·3 Ⅲ类功能区
6·3·1 除Ⅱ类功能区以外的其他干流河及一、二、三、四级支流河。
6·3·2 除Ⅰ类Ⅱ类功能区以外的全部湖泊和水库。
7 监督管理和实施
7·1 毕节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类规定的实施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并会同地区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划类规定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7·2毕节地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部门职责对地表水农灌用水功能的实施进行监督。
7·3毕节地区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依照部门职责对畜禽及渔业用水功能的实施进行监督。
7·4毕节地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饮用水卫生标准》对地表水人饮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和监测。
7·5毕节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部门职责对地表水娱乐等功能进行监督。
7·6根据本划类规定执行相应排放标准,凡在毕节地区境内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排放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单位、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
7·7本划类规定授权地区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7·8本划类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毕署发〔1994〕072号文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天津市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人事局办公室


关于印发《天津市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津人调[2007]8号


各区县人事局,各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
  现将《天津市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如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联系。
  联系人:马永权 电话:23325865


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天津市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促进人才市场信用体系形成,倡导恪守诚信的良好人才中介秩序,根据《天津市人才流动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信息的管理。
本办法所称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信息(以下简称“信用信息”),是指本市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在设立和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信息。
  第三条 市人事局是信用信息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和管理信用信息体制,征集信用信息,并通过天津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其他发布渠道向社会发布。
  第四条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天津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规定,经授权后查阅市人事局通过该系统发布的信用信息。
  第五条 信用信息分为基本信息、良好信息和警示信息。
  基本信息是指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的身份信息。
  良好信息是指对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给予表彰奖励的信息。
  警示信息是指人才市场管理部门依法对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在人才市场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给予行政处罚的信息。
  第六条 下列信息记为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基本信息:
  (一)依法对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行政许可的情况;
  (二)前款规定的信息变更、注销的情况。
  第七条 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的下列信息,记为良好信息:
  (一)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受到市级行政管理部门表彰的;
  (二)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受到国家部委表彰的;
  (三)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受到市人才中介行业协会表彰的;
  (四)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受到较前三款更高级别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表彰的。
  第八条 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的下列信息,记入警示信息:
  (一)在申请行政许可时提交虚假证明文件,隐瞒真实情况,虚报注册资本、场所、项目,弄虚作假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行政许可的;
  (二)超范围经营的;
  (三)伪造、涂改、出租、出借人才流动中介服务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人才流动中介服务许可证的;
  (四)假冒或未经许可使用其他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的名称,从事人才流动中介服务业务的;
  (五)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和欺骗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的;
  (六)采取强制手段,胁迫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的;
  (七)未经允许披露、使用其他单位商业秘密的;
  (八)在帐外暗中给予用人单位或者个人回扣和财物的;
  (九)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信誉或声誉的;
  (十)年度内被投诉、举报三次以上,经查证属实的;
  (十一)举办人才交流会,因组织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二)其他因违法行为被给予行政处罚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九条 信用信息发布的期限:
  (一)基本信息,至人才流动中介服务机构终止为止;
  (二)良好信息,自受到表彰或荣誉称号之日起5年。
  (三)警示信息,自发布之日起5年;
  第十条 有关单位或个人认为所公布的信用信息与事实不符,可申请变更或撤销信用信息。市人事局将及时予以处理。
  对信用信息确有错误以及被决定或裁决撤销的,市人事局将及时变更或者解除相关记录。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二○○七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1992年11月21日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2年11月21日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 1992年11月2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预 防
第三章 治 理
第四章 监 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下简称《水土保持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建设及其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
第三条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必须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划纲要建立任期内水土保持目标考核制和部门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定期考核。
第五条 省、市(地)、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进行水土保持查勘,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水土保持区划、规划;
(三)制定并监督执行水土保持年度计划;
(四)负责审批并监督实施水土保持方案;
(五)调查处理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行为;
(六)负责水土流失动态的监测、预报;
(七)组织开展有关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人才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
(八)负责水土保持有关的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
凡另设水土保持工作机构的县(市、区),由水土保持工作机构行使《水土保持法》和本办法规定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职权。
乡(镇)的水土保持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日常工作由乡(镇)水利(水保或水产)站负责。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该项资金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强逐步增加。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宣传、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有计划地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年度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计划,并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实施。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工作,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网络,提高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水平。
第九条 在防治水土流失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预 防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植树造林,鼓励种草,并有计划地进行封山育林育草,保护植被,扩大植被覆盖面积。禁止毁林开垦、破堰种植和放火烧荒。
第十一条 在山区、丘陵区饲养牲畜,应当改变野外放牧的习惯,实行圈养。
第十二条 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可以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小于二十五度的禁止开垦坡度,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禁止开垦陡坡地的具体范围由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本办法施行前已在禁止开垦的陡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期限,逐步退耕,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第十三条 开垦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集体所有的荒坡地的,须向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该主管部门发给开垦荒坡地批准书后,方可开垦。
开垦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国有荒坡地的,必须按前款规定办理批准手续后,方可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土地开垦手续。
第十四条 经批准在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荒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当修成水平梯田,禁止顺坡耕种。

本办法施行前已在禁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坡耕地上顺坡耕种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整修水平梯田。在整修水平梯田之前,应当采取等高耕种等蓄水保土措施。
第十五条 在五度以上坡地上整地造林,抚育幼林,更新草场、植物堰等,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第十六条 在林区采伐林木的,采伐方案中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措施。采伐方案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后,水土保持措施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实施。
第十七条 对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的具体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第十八条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建材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否则,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计划部门不得立项。
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包括:项目及周围自然地理概况,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预测,根据《水土保持法》第十八条制定的防治措施,防治费用概预算,年度计划、投资及效益分析等。
第十九条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依照有关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办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申请采矿,必须持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方可申请办理有关采矿批准手续。否则,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批准手续。
第二十条 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所列生产建设项目,在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开工建设或已建成投产使用继续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按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补报水土保持方案。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采矿、取土、挖砂、采石、筑路、修渠、烧窑及其他生产建设活动的管理,根据水土保持要求,制定具体措施,防止乱挖乱倒土石,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对因采矿造成土地塌陷、植被被破坏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
利用。
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禁止取土、挖砂、采石。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具体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第三章 治 理
第二十三条 在山区、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应当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实行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田间工程与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在风沙区治理水土流失,应当采取开发水源、设置护田林网、林粮间作、农作物留茬套种、植树种草、荒丘封育、放淤压沙、改良土壤等措施,建立防风固沙防护体系,控制风沙危害。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采取整治排水系统、修建水平梯田、蓄水保土耕作等水土保持措施,有计划地对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耕地进行治理。
第二十五条 水土流失地区的集体所有的土地承包给个人使用的,应当将治理水土流失的责任列入承包合同。承包合同应明确规定治理标准、完成期限及违约责任等。
第二十六条 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水土流失,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组织受益范围内的农民统一治理,也可以由农民个人、联户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承包治理。
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治理实行承包的,应当按照谁承包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签订水土保持承包治理合同。承包合同应明确规定治理范围、治理标准、承包期限、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
承包治理所种植的林木及其果实,归承包者所有,因承包治理而新增加的土地,由承包者使用。
国家保护承包治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承包治理合同有效期内,承包人死亡时,继承人可以依照承包治理合同的约定继续承包。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水土保持。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都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
水土流失责任明确、地形条件适合独立或联合治理的,由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按照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自行或联合治理。
水土流失责任不明确、地形条件不适合独立或联合治理的,或者受技术、人力等条件的限制,不便自行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可以将防治费用交给水行政主管部门,由其代为治理。防治费用的缴纳标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物价部门、财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自行治理或联合治理的,应当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的预算,将防治费用专户存入农业银行,由银行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使用。
第三十条 水土流失防治费用必须用于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不得挪作它用。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应当对水土流失防治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其专款专用。
第三十一条 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生产费用中列支。
第三十二条 各类水土保持设施,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组织施工。国家资助治理的重点水土流失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当设立标志。
第三十三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扶持营造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进行更新采伐时,可以从林木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水土保持,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四条 依照《水土保持法》和本办法规定,在水土流失地区建设的水土保持设施、试验场地、种植的林草以及其他治理成果,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或随意占用。因生产和建设活动确实需要占用的,必须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实际价值给
予补偿。
由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建设的水土保持设施、种植的林草以及其它治理成果的补偿费,除属于个人所有的地上附着物、个人种植的林草的补偿费和青苗补偿费付给个人外,其余由原组织实施单位继续用于水土流失的治理,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五条 对水土保持设施、试验场地、种植的林草和其他治理成果,必须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加强管理和保护。
水土保持工程设施,必须经常检查、维护,确保工程设施发挥正常效益。

第四章 监 督
第三十六条 省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省的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为全省的水土保持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提供情报信息。
第三十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水土保持的日常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
第三十八条 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人员有权对本辖区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报告情况,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时,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证。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水土保持法》和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按开垦或种植面积每平方米处以零点五元至二元的罚款:
(一)在禁止开垦的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开垦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荒坡地的。
第四十条 违反《水土保持法》第十六条和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在林区采伐林木,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限期改正,采取补救措施,处以一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水土保持法》第十九条、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设施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强行投产使用的,除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采取补救措施外,对建设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由其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政府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违反《水土保持法》第二十条和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范围内取土、挖砂或者采石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上述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处以一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水土保持法》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不进行治理的,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可处以二万元以下罚款,或者责令停业治理;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罚款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县级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业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中央或者省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停业治理,须报请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执行罚款处罚时,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罚没收入按国家规定交同级财政。

第四十五条 拒绝、阻碍水土保持监督人员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水土保持监督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依照《水土保持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七条 水土保持监督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2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