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员民兵、民工参加国家建设有关待遇问题的试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4:30:42   浏览:810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动员民兵、民工参加国家建设有关待遇问题的试行办法

四川省革命委员会


关于动员民兵、民工参加国家建设有关待遇问题的试行办法
四川省革命委员会




......
一、计划动员
一、动员民兵,民工参加国家重点建设、必须保证在农业生产上有足够劳动力的前提下来抽调。任何工程单位,未经批准手续,不得任意动用农村劳动力。动员时,要严格掌握,尽量少用民兵。
二、国家重点建设必需动员民兵、民工的,应由工程单位编造计划,提出使用时间、人数及要求,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凡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或人数超过五百,或跨地区(市)动员的,民兵报省军区和省革委批准,民工报省劳动局汇总转报省革委批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下、人数
不满五百又在一个地区(市)内动员的,民兵经军分区和市、地、州革委批准,民工经市、地、州革委批准。
小型、工期短、使用人数不多的工程,经县同意后,尽可能就近就地包给社队修建。
三、民兵、民工按批准的条件,本着“先城镇,后农村”的原则安排,城镇动员不足时,再由地区统一安排在有多余劳动力的社队抽调,女的应占一定比例。
四、民兵、民工使用时间一般不能超过二年,到期应组织退场;确需延期使用的,应经原批准单位同意。
五、经批准的民兵、民工,可按班、排、连、营、团......编制,原则上该由工程单位派干部进行领导和管理。经省革委批准,有的工程在不影响地方工作的前提下,也可从当地抽少量干部配合加强管理。
六、民兵、民工队伍,应以解放军为榜样。
二、工资待遇
一、经省批准使用一年以上的民兵、民工,上场时,每人每月工资为三十二元,经过三个月施工,根据民兵、民工的......表现和技术水平按月工资三十二元和三十四元评定。从第二年起每满一年增资二元,超过三年不再增资。在民兵、民工工资中,每月由用工单位扣除七元,按月统
一寄给生产队,其中除二元交队作公积金、公益金外,五元作为个人向生产队的现金投资,除分基本口粮外,不参加社队其他分配。年终分配时,由生产队和本人家庭结算,多退少补。
民兵、民工中的石、木、泥等“五匠”,其第一年的工资,可以略高一些,根据其......表现和技术水平,在三十六元至四十二元的范围内进行评定,个别表现好的高等级技工,最高不超过四十五元;第二年起增资的办法,与其他民兵、民工相同。从城镇动员的民兵、民工中的“五匠
”,如原有工资等级的,可以按原工资执行,不另评定工资等级和实行增补的办法;原工资低于三十六元的,可补到三十六元。
实行生活补贴的地区使用的民兵、民工,可以固定工一样,享受生活补贴待遇。
二、民兵、民工中带队的(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干部,工资低于民兵、民工的,可由工程单位补到民兵、民工的水平。
三、上述参加隧道、井下等需要建立津贴制度的工种,可参照工程单位固定工同工同种标准予以补贴。
四、使用一年以下的民兵、民工工资待遇,以不高于一年以上的民兵、民工工资待遇为原则,由各地、市、州确定。
包给社队修建的工程,待遇由双方商定。
三、防护用品
使用一年以上的民兵、民工仍按原《四川省国营企业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补充规定》执行;一年以下的,按短期临时工的供应标准执行,即:根据各工种的实际情况,适当供应垫肩、围裙、手套等方面的用布,如确属特殊工种,经市、地、州批准,也可按一年规定的标准发给防
护用品。
四、劳保待遇
一、使用一年以上的民兵、民工在参加国家建设期间,因疾病、伤、残所需的医疗费用,由工程单位负担。
二、因工死亡和因工残废丧失劳动能力的,按工程单位固定工的劳动保险待遇执行。
因工负伤残废程度的确定,可参照一九五O年政务院内务部《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扶恤暂行条例》规定的精神办理。
残废程度,由医生鉴定,群众评议,工程单位领导审查确定,发给残废证明,凭证明向原工程单位或当地民政部门领取残废补助费。
凡建设完工后要转移或改变建制的工程单位,其残废补助费,由工程单位在处理伤残民兵回家时,按上述规定标准,一次拨十年的费用给当地民政部门掌握,逐年发给,十年以后,再由民政部门另造预算,按规定继续发给。工伤复发的医疗费也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解决。经费不足时报
财政部门拨款解决。
对于矽尘作业,除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以外,对于已发现的矽肺病人和有矽肺病状的民兵、民工,要迅速调离,并且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给予妥善安置。
三、非因工或残病死亡,由工程单位负责安葬,安葬费不超过一百元,并根据其家属生活情况一次发给二百至二百五十元的生活救济费。
疾病和非因工负伤,停工治疗在三个月以上的,在治疗基本告一段落后,确实不宜继续参加工地劳动时,可动员回家参加生产劳动,并按具体情况一次发给本人三十到一百五十元,作为医疗补助费。如生活有困难的,由当地民政部门按社会救济办法予以救济。
五、口粮、物资供应
口粮,经省批准使用一年以上的民兵、民工,从城镇抽调的,由当地革委会统一办理粮食转移关系,国家按同工种定量供应。从农村抽调的,按本人分配的基本口粮,由生产队(已分配给本人的由本人)卖给国家,收入归生产队(已分配给本人的归本人),并由生产队凭卖粮证明,统
一向当地粮食部门办理衔接供应手续,国家按同种定量补足差额。对不能分开工种的,统一按四十一斤标准执行。
民兵、民工中营以上(包括营)的干部,一律按三十一斤标准执行;深入工地参加劳动,凭工程单位证明,按同工种定量补差。
食油、猪肉等副食品,根据所在地货源情况,参照当地厂矿职工定量组织供应,施工单位要积极养猪种菜,搞好民兵、民工生活。
棉衣、坟帐、棉絮等,民兵、民工应自带。蚊帐确有困难的,可供应单人蚊帐一顶。少数民兵、民工无棉衣、棉絮,应从严掌握,予以供应。民兵、民工(包括少数带队干部)确需供应棉衣、棉絮、蚊帐的,应经群众评议,领导批准。上述供应的棉衣、蚊帐、棉絮均系一次性的(自工
程开始至完工),由民兵、民工个人价购。对于一年以下短期临时性使用的民兵、民工,以及 包给社队修建的工程,不供应这些物资。
本办法从一九七一年九月起执行。襄渝路民兵的工资分配、防护用品、口粮、物资供应及棉衣、蚊帐、棉絮等补助仍按原办法暂不变动。




1971年9月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浙劳社就〔2008〕52号


各市、县(市、区)劳动(人事劳动)保障局:

现将《浙江省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五月八日





 









浙江省失业保险经办机构

内部控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内部管理与监督,提高内控执行力,确保失业保险基金安全,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2号)和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的通知》(浙劳社监督〔2007〕139号)精神,结合我省失业保险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内部控制是指各级经办机构对系统内部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失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及业务行为进行规范、监控和评价的方法、程序、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由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基金财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组成。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经办机构。

第四条 各级经办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业务部门负责本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工作;稽核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本部门管理范围内失业保险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

上级经办机构对下级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 内部控制建设的目标:在全系统内建立一个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监控有效、考评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经办机构各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提高失业保险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维护参保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内部控制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内部控制的各项内容规范、统一,符合国家和省有关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

(二)完整性。各项业务管理行为都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和监督制约。所有部门、岗位和人员,所有业务项目和操作环节都在内部控制的范围内。

(三)制衡性。从组织机构的设置上确保各部门和岗位权责分明、相互制约,通过有效的相互制衡措施消除内部控制中的盲点。

(四)有效性。在岗位、部门和单位三级内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合理的内控程序,保障内控管理的有效执行。

(五)适应性。各项具体工作制度和流程都应与管理服务实际相结合,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适应失业保险管理服务的变化。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内容

第七条 组织机构控制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决策控制制度。按照失业保险业务经办规程设置机构岗位。失业保险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待遇审核和支付、基金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设立独立的职能部门或专项工作岗位,设立或配备专门的稽核部门或工作人员。涉及经办业务中的重大事项决策,应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具体职能部门提出建议,经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后,经办机构领导班子集体决策。

(二)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能、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具体要求及考核办法,各岗位人员职责明确,权限明晰。建立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和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年度考核,落实奖惩办法。

(三)建立明确的领导授权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岗位授权范围和权力监督,实行定期轮岗和离任审计。

(四)建立有效的内控考评制度。对业务风险控制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对违反内控规定的情况作出处理。

第八条 业务运行控制

(一)规范业务操作规程。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规范失业保险参保登记、缴费申报、缴费记录管理、待遇审核与支付、财务管理、稽核监督、信息系统管理等业务环节的操作流程。

(二)建立业务审核制度。办理失业保险各项业务时应严格审核相关报表、凭证等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出具的相关资料和凭证应规范统一,数据的修改应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程序,同时进行登记备案。

1、认真审核用人单位提供的相关证件和填报的资料,及时办理失业保险参保、变更、注销登记手续。对已核发的失业保险登记证件,按规定实行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

2、严格审核参保单位申报失业保险费时提供的单位和个人相关信息,准确核定失业保险缴费基数。根据参保单位性质,与其申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相对照。缴费基数核定后不得随意更改,确需变动的须提供用人单位有关申报资料。每月汇总的失业保险申报表,经经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后立卷存档。

3、参保单位补缴失业保险费的,由经办人员根据参保单位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初审,经经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方可办理失业保险费补缴。

4、建立参保单位及其职工个人基本信息及缴费信息。建立与财政、税务、银行定期对账制度。参保单位或职工个人对缴费记录查询结果提出异议的,应根据参保单位和职工个人提供的有关资料予以复核,如需调整的,报经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后予以修改,并保留调整前的记录。同时,将复核结果通知查询单位或职工个人。

5、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转出的,要审核单位及个人缴费记录情况,报经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及时办理转移手续,并提供转迁参保单位及其职工个人的相关信息资料。将其转出前的个人缴费记录予以封存。转入地经办机构应认真审查转出地经办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和信息资料,经经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及时为转入的参保单位及其职工个人接续失业保险关系,建立缴费记录。

6、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转出本统筹地区的,应按规定核定其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期限及享受待遇所需资金,由经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出具转移证明,划拨转移资金。转入地经办机构要审查转出地经办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和转入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所需资金,经经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按规定为其核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限。

7、核定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时,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由不同岗位经办人员按各自职责,对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参保缴费信息、享受条件、领取期限,进行初审、复核,每月末由经办机构负责人对发放汇总单据审核同意后存档。

8、对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和农民工领取一次性生活补助的记录,须按规定输入计算机台账,定期核查。

9、失业人员申请住院医疗费补助、生育补助金、丧葬抚恤金及供养直系亲属补助金的,由经办人员提出初审、复核意见,经经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按规定执行。

10、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再就业经费补贴的使用,必须按规定由经办人员进行初审、复核,经办机构负责人审批后执行。超出相关比例的,应按规定先报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批准。

11、申请省级调剂金调剂收不抵支或者促进再就业补助的,应在规定时间内,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向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提出书面申请。

(三) 明确各业务环节的工作范围、责任。各部门、各岗位的经办人员应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得超越所授权限。对涉及失业保险费申报、待遇支付、促进再就业经费使用等业务时,必须实行初审、复核,二次审查,并对初审及复核情况签名。初审及复核工作不得由同一工作人员兼任。

(四)实行办事公开。失业保险政策法规、经办机构职能、业务流程、办理内容及时限、经办人员等信息应公开透明,向社会公布,方便群众查询,接受社会监督。

(五)建立档案资料保管制度。凡与失业保险业务有关的原始资料及办理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政策文件、缴费申报资料、促进再就业经费申报使用资料、失业待遇核定资料等均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和要求,落实专人负责,及时立卷归档。

对失业人员档案的保管,要建立专门的档案室,配备相关设施,做到资料齐全、存放有序、备查方便。

第九条 基金财务控制

(一)依法进行基金财务管理和核算。基金财务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建立明确的会计操作规程。财务处理的全过程均应纳入监督范围。

(二)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依法建账,严格执行财政专户管理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支核算严格按经办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业务和财务数据一致。记账依据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合法有效,所有记账凭证填制后,须经主管会计审核后记账。更正会计记录应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经经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并记录在案。及时向上级财务部门上报各类财务统计报表。

失业保险常规待遇支出由业务部门开具有关凭证,报经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后,通知财务部门付款。属于非常规待遇支出的,由业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经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报经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三)建立分工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失业保险财务部门应至少配备财务会计负责人、会计、出纳岗位。会计、出纳一人一岗,各司其职。财务收支审批实行分级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越岗代办。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财务印鉴、票据、空白凭证严格按规定管理。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离职时,必须严格履行交接手续。

(四)建立合理的责任分离制度。货币、有价证券的保管与账务处理相分离;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与使用相分离;资金收支的审批与具体业务办理相分离;资金受理发放或待遇支付与审查相分离;信息数据处理与业务办理及会计处理相分离。

(五)完善账务核对制度。对不同账务进行定期核对,保证账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核对会计账薄记录与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一致;核对不同会计账薄之间的记录是否相符;核对会计账薄记录与财产等实有数额是否相符;核对会计账薄记录与财务会计报表中数据是否一致,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第十条 信息系统控制

(一)完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规范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提供完整的数据指标解释和操作说明。

(二)科学划分使用权限。根据业务流程和业务系统功能划分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能,明确业务操作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等各类人员的职责和使用权限。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数据操作所依据的有效凭证和必须履行的审批手续。严格授权管理,确需调整权限时,由经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按规定执行。

(三)确保数据安全。建立数据录入、修改、访问、使用、保密、维护的权限管理制度,经办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密码登录,严禁使用他人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信息系统。对经办人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各项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等操作进行详细记载,加强数据监控。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要做好计算机系统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工作,建立数据远程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反馈制度。及时将业务数据等信息管理、交流、反馈、异动情况报告上级管理部门,确保管理层及时了解各项业务的办理情况和综合数据。

(五)加强网络使用安全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使用网络。涉密信息需要在网上传输的必须进行加密处理;业务经办网络须与公共网络实施物理隔离,严禁业务经办网络内的计算机以任何方式接入公网。加强网络和计算机病毒防护,确保网络安全。

(六)建立机房和相关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好防火、防尘、防水、防磁、防雷击等工作,落实定期维护、故障处理、安全值班和出入登记等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一条 部门之间的运行控制

失业保险业务部门应将经办机构负责人批准的失业保险基金支付批件按时送达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按批件开支基金并将基金收支等统计信息及时反馈业务部门;信息部门凭业务部门的需求申请开发业务软件、修改数据。部门之间应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协同做好内控工作。



第三章 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二条 稽核部门依照国家和省有关社会保险法规、政策,制定内控检查年度及日常工作计划,报经办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同时,经办机构内控制度运行情况接受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行政部门的监督。

内控制度的检查分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二种形式,各地自查和上级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每年度开展一次。

第十三条 稽核部门在对内控制度运行情况的检查过程中可以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检查财务报表、资产、账簿、会计票据、凭证、资产等;查看数据库有关信息。对检查事项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纠正,并按有关规定做出处理决定。

第十四条 稽核部门应按照内审程序进行检查,做好检查笔录。笔录由稽核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签字或盖章。对主要资料要进行复印并由被检查部门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稽核部门应将检查结果定期进行公示。

第十五条 稽核部门应对内控制度运行的检查情况作出评价。对内部控制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主要领导,并提出整改建议。

第十六条 各部门、岗位和业务环节应建立责任人差错追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制约。

第十七条 建立健全内控考评机制。内控考评工作在专项检查的基础上,采取本级自评、上一级考评的方式进行,每年进行一次。省级经办机构负责考评各市经办机构,各市负责考评各县(市、区)经办机构。各市经办机构于每年11月底前将当年全市内控工作总结报送省级经办机构,省级经办机构于次年上半年进行考评。考评内容:

(一)单位领导是否重视内控建设。包括单位领导对内控建设的关注和要求,建立有利于控制风险的组织架构等内容。

(二)经办机构是否制订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按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完善业务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三)各项业务是否严格按照业务操作规程办理,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是否存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

(四)各项业务办理环节中的办理手续是否完备,相关凭证是否真实有效,数据录入是否完整准确,相关岗位之间的制约是否落实。

(五)基金的收支是否符合标准和规定;是否存在失业保险基金被贪污、挪用、截留等现象。

第十八条 建立奖惩制度。对严格按规定执行内控制度的经办机构和个人进行表彰。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不遵守内控制度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应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应行政责任,并予以相应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市、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办法。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
国函〔2006〕61号

文化部:
  你部《关于建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文市报〔2006〕158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同意建立由文化部牵头的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请联席会议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工作。

  附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 务 院
                          二○○六年七月十九日

附件:

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2号)精神,切实加强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推动动漫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建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一、主要职能
  在国务院领导下,研究拟定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制定动漫产业行业标准和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的动漫企业认定标准;制定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的布局和规划,订立基地相关标准,负责基地的认定,建立有关评估机制;协调解决推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指导、督促、检查各地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二、成员单位
  联席会议由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10个部门组成,文化部为牵头单位。文化部部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名单附后)。联席会议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提出,联席会议确定。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承办联席会议交办的有关事项。办公室设在文化部,主任由文化部一位负责同志兼任。
  三、工作规则
  联席会议每年召开1至2次例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或工作需要,可以临时召开全体会议或部分成员单位会议。联席会议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经与会单位同意后印发有关方面,同时抄报国务院。
  四、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主动研究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积极参加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布置的工作任务。要互通信息、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


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召集人:孙家正  文化部部长
  成 员:吴启迪  教育部副部长
      马颂德  科技部副部长
      张少春  财政部部长助理
      娄勤俭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易小准  商务部副部长
      孟晓驷  文化部副部长
      丁 伟  文化部部长助理
      王 力  税务总局副局长
      刘玉亭  工商总局副局长
      胡占凡  广电总局副局长
      于永湛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办公室主任:丁 伟(兼)